浅谈墙绘中的山应该怎么画
时间 : 浏览量 : 52
在敦煌壁画北魏时期的代表作品《九色鹿本生》(敦煌壁画257窟,西壁中层,全图纵96厘米,横385厘米)中,山的造型从单独个体来说用线勾勒了外轮廓线,在其内有白色内轮廓线,可能是想表现出山体的结构。山体的色彩技法以平涂为主,几乎没有色调的变化。

所以从个体来看,山的造型还是平面的,没有三维空间的表征。但是从整体来看就有新的空间意识的存在,而且很明显。
在此图下方有一群山,连绵起伏。每个山体都是前一座山的右山脚遮住后面一座山的左山脚,以表现一种向右上方伸展的纵向空间。这是非常典型的平铺直叙式的横向空间的展示。这种排列方法不同于汊画像的正视平列法,即物象完全是在一条底线上呈水平序列,物象之间的关系主要靠左右位置或动作来表现,没有纵深空间感是一种纯平面的结构。

如《武桨祠西王母·历史故事·车骑画像》中的古帝王图像。同时又不同于汊画像中的侧视平列法,即物象在底线上虽仍作水平横列,但为了表现纵深空间感,而使用同类的物象产生错列。如《武氏祠车骑出行画像》在一列车骑正视的车轮中穿插侧视的车轮以表现纵深空间感。由此可见,北魏画家有一种运用山体表现空间的欲望,而且比汊画像的空间表现得更好,使纵向空间具有一种连续性的延伸感。
但是在表现赣州墙画纵向空间感时,来自山体的结构安排与色彩空间表现是无关的。